一周前,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2022年度颁奖暨2023年度启动仪式举行,33所高校、64部剧目申报展演,10部长剧、15部短剧、3部戏曲入围终评展演。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灼目戏剧社原创的短剧《想念大先生》脱颖而出,获得短剧类目一等奖,这也是短剧类三部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唯一一部来自非表演专业院团的剧目。灼目戏剧社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4月26日,《想念大先生》导演、灼目戏剧社负责人、商学院团委书记史恒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
戴着脚镣亦能起舞,《想念大先生》为何成功
《想念大先生》围绕着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展开,剧中大学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带着对李大钊先生的尊崇与疑惑,在梦中与李大钊先生相遇,进行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戏与梦的空间交织中,以情景再现、“现场”经历的方式,让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一个共产主义者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最终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故事灵感来源于一个学生思想上一个真实的困惑。”史恒表示,这部剧的剧本创作于2019年,在此前,曾有学生和史恒聊过关于自己想不通生与死问题的困惑,在当年的校园情景剧大赛上,恰巧有一部剧目讲的是李大钊先生的故事,“这两个灵感做了碰撞,我就顺着这个思路来写,李大钊先生在生的希望前为什么选择了死,这不仅是解答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也与革命信仰相勾连。”2021年,《想念大先生》在校内首演,获得学生们广泛的好评。
这是一部舞台布景极简单的剧,不过是一桌四椅,会有这样的舞台设置也有出于剧团实际情况的考虑,“一方面我们是和非专业学生打交道,所以台词语言设计上需要有所考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控制成本,特别大规模的造景我们很难实际。所以我在创作时也算是带着脚镣跳舞了。”在前期创作中,史恒会不断思考剧目落地实现的可能性和细节,在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排练,也正因此,在演员排练阶段会格外顺畅快速,“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出来。”
《想念大先生》排练
去年灼目戏剧社也参与了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并凭借《英雄的淬炼》获得二等奖,史恒对于这一成绩感到稍微有点遗憾,今年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他也没有特别激动,“其实算在意料之中,这出剧在校内演过好几次,非常受欢迎。”相比起老师的淡定,参演的学生们可激动得不行,“在江苏大剧院的后台,有的学生也在不停哇塞,说哇我要在戏剧厅里表演了耶。当天晚上比赛完回到学校,我看到好多学生在朋友圈里写小作文呢,发自己的感想。”史恒笑着说,“因为我们学生都不是学表演的,他们一辈子或许也就只有这么一次两次的机会能到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出,所以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经历会更加难忘。”这些非表演专业出身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与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或许演技青涩稚嫩,但他们对表演的热情弥补了专业技术上的不足,同样能为观众带来一个精彩绝伦的舞台。
戏剧思政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017年,灼目戏剧社成立,每年都会固定培养30余位学生演员,原创了《曾祖父的战争》《难忘沂蒙俺的娘》《为千万人吾往矣》等红色故事主题戏剧,《“最后”一课》等就业选择主题戏剧,《愚公移山》《故乡的“新”路》《曾子杀猪新传》等文学经典改编戏剧,《英雄的淬炼》《重器铸魂》《断刺》等英雄人物主题戏剧。从创立初期只有几个人的小社团到新生刚开学就慕名前来报名的热门社团,灼目戏剧社的变化也印证了校园戏剧文化氛围的变化。
《曾祖父的战争》剧照
在史恒看来,戏剧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戏剧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我一直认为高校一定要有戏剧社团,它能引领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校史方面的教育。”校史文化教育在各个高校都有推进,比如建设校史馆,放置名人雕像等等,“但真的有学生会主动了解背后的故事吗?不会的。可是如果是一部戏,大家马上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以戏剧结合校史、校园文化也是史恒创排戏剧的初心,“我并不反对校园戏剧做先锋戏,但要在校园中长久运作下去,与校史相结合会比较好,也能为扎根学校作出贡献。”
现在,南信大的校园戏剧红红火火,已经开办到第五届的校园情景剧大赛今年又有二十多个学院早早的报了名,在谈及校园剧社的发展未来,史恒认为要让校园剧社能长久的、优质的运行下去,优秀的原创能力和动力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更多专业力量作为支撑,“要让校园戏剧有更好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扎根下来带学生,而且得坚持不懈的带,不管是表演还是导演编剧能力都得跟得上,如果失了原创动力,校园剧社难以为继。”
灼目戏剧社社员合影
最近,灼目戏剧社正为原创剧本《风雨长望》忙着,这是一部以中国气象奠基人涂长望为原型的戏剧,“最近准备进入排练了,希望能利用暑期召集一批学生给它排出来。”
图片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灼目戏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