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微电影网长三角微电影网

微影圈

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在南京闭幕

发布时间:2023-04-13 11:17:53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作者:记者 孔小平

  4月12日,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式和全国小剧场戏剧现状与发展论坛在南京梅花小剧场举行,为这场持续11天的小剧场戏剧盛宴,画上了圆满句号。

  11天里,来自全国各地,涵盖话剧、戏曲、舞剧、儿童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的23部小剧场戏剧荟聚南京,绽放出新时代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创作的璀璨星光。观众、创作者和这座城市,在这个“戏剧的春天”密不可分。

场内场外皆有“戏”,奔赴小剧场之约

  4月6日,华灯初上,新街口大华大戏院·群剧场外人头攒动。90后陈湘一下班就坐地铁赶来,话剧《心灵游戏》震撼上演:一辆自驾游俱乐部的越野车在荒漠中抛锚,车上的五个年轻人耐心等待救援,在一场心灵游戏的拷问下袒露襟怀……陈湘表示,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观剧体验,坐在第一排,演员似乎成为了随时可触摸的身边人,呼吸、温度都近在咫尺,甚至能感受到演员走动时衣服带过来的风。

  “在家门口就能一下子看到很多经典剧目,太幸福了!”80后曹洋是位资深戏剧迷,经常会为追剧天南海北跑。现在,他只要搭乘城内交通工具,就可实现观剧自由。一个月内,他看了十几部小剧场戏剧,而且票价都十分亲民,“最低票价只有80元,看到就是赚到!”

  记者发现,尽情享受小剧场盛宴的不仅仅是南京市民,全国各地观众奔赴小剧场之约,来南京共度“戏剧的春天”。社交平台话题“总要来趟南京吧”讨论度日益高涨,南京作为“网红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南京的小剧场盛宴也贡献了相当的热度,来南京“看戏+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剧看完了,并不代表此次观剧体验的结束。每一出剧之后,都有主创人员与莅临现场的戏剧专家、媒体、观众,进行一场生动的“演后谈”,因戏剧而生的情绪,会继续扩散、释放。

  而且戏剧不只发生在剧场里。4月3日,在吾悦广场举行了“小剧场里的城市身影”主题活动,现实题材原创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的主创团队和观众面对面;4月4日,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里,来自黄盈工作室的话剧《我这半辈子》主创团队与观众探讨“剧本中的文本之美”;4月10日,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主创团队走进建邺区文化馆,讲述传统民俗在小剧场的呈现……“More Than Theatre”场外系列活动,走进南京各处文化空间,主创们与观众围坐,或讨论演出,或谈论创作,或剧本围读,或互动交流。这些在南京主要城市地标开展的一系列场外戏剧主题公益活动,丰富了市民朋友日常文化生活,夯实了小剧场戏剧艺术的群众基础。

种下戏剧的“种子”,培育戏剧发展有生力量

  题材丰富多元、表现手段多样创新,舞台呈现不乏探索求变精神,这是专家对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的集体印象。

  “年轻”,是小剧场的鲜明特质,创作的人年轻、看的人年轻、剧目的气质也非常年轻。南京的小剧场,成了年轻人展示才华的大舞台。许许多多的青年戏剧人集聚在南京的小剧场里,“非常高兴能来南京。”话剧《长明》的编剧冯勉,是紫麓戏剧的创始人,对南京戏剧的发展,他信心满满:“希望戏剧热情能持续地点燃,吸引更多的年轻从业者来到南京、留在南京,讲好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

  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特别设置的演后谈环节,更是大受赞赏。《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说:“这是一种普及戏剧的很好的方式。正是在这个互动时间里,演出方与观众有更深入的接触,拉近了距离,而演出方也了解到观众的感受,这对他们后面的创作很有帮助。”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穆海亮在南京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看剧、演后评剧、参加场外见面会……他说,在南京浓厚的戏剧氛围中看到了中国戏剧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

  和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同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剧协全国小剧场戏剧创演人才培训班”,注重深度发掘、孵化、培育、推介年轻一代小剧场创演领军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小剧场戏剧创作水平和人才队伍培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编剧俞思含表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一同学习课程和观摩剧目,小剧场物理空间和小剧场优秀剧目均在不断扩增,主创人员中,既有新锐的青年艺术家,更不乏在相关领域已卓有建树的名家们,相信全国的小剧场发展,将呈现出百花齐放、蒸蒸日上的面貌。同时,也期待江苏进一步打响小剧场艺术节品牌,不断推出引领新时代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精品剧目。

增强城市“文化首位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南京剧好看”这个话题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参与。

  南京有“天下文枢”之美誉。千年文脉,铸就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而优秀的戏剧传统更是滋养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国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就在这里举办,有力推动了中国当代小剧场运动的发展。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的曹禺先生,为“南京小剧场戏剧节”题词“小剧场是创造高度戏剧文明的园地”。时隔34年后,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将于4月2日至12日在南京举办,这对于中国小剧场戏剧和南京都意义非凡。

  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在老门东举行,让国家一级导演娄迺鸣一到南京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老门东举办的开幕仪式,街头巷尾给老百姓搭的台比给戏剧界搭的台还丰富。”脚踏青石板,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能听到昆曲越剧的低回婉转,也能看到少儿扮上相,有模有样地道白,转角处年轻人聚在一起进行剧本朗读会……娄迺鸣笑着说,“当时我就觉得戏剧人得加油了,满大街都是激情澎湃的人们,这种氛围和戏剧创作是互相促进的。”

  目前,江苏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个,总座席数约25万个。南京有各类小剧场107个。“没想到南京的小剧场这么活泼,观众这么踊跃,特别年轻人从事戏剧的热情这么高!”姜志涛对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连连称赞,饱含了一个老戏剧人朴素、由衷的欢喜。全城107个小剧场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百花齐放,让他点赞:“小剧场可以打造成南京的一张新名片,进一步提升南京知名度,传播城市形象。”小剧场是一张别具新意的文化名片,对于塑造游客的文艺记忆和城市印象,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白天赏花,晚上看戏”,这个春天,南京以一场场新颖而深刻的小剧场演出,展现了作为“文学之都”的独特气质。

  “戏剧本身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和包裹性,可以让大众全身心沉浸其中。而这种体验感,绝大部分时间会因为戏剧的有限场次和固定时间,稍纵即逝。”南京师范大学跨界融合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张鹏表示,南京持续一个月举办小剧场戏剧盛宴,可以让这种戏剧本体所有的“稍纵即逝”局限性延展成为时间粘度和记忆深度,提升文化的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的“文化首位度”。

  小剧场盛宴闭幕只是一次暂别,通往戏剧艺术殿堂的大门永远敞开。建设公益性小剧场,是南京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穆海亮认为,当看戏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它对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对普通市民的精神提升,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多市民能够沉下心抽空看场剧,继而能够耐下心多看几场剧,这种文化由内而外的张力,可以让城市文化更有深度,让市民精神更有活力。”张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