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
响遏行云 铿锵健壮
秦腔唱词秦韵十足
陕西师范大学
以新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微电影《秦声正青春》
“我心中的思政课”
荣获了
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
“我心中的思政课”
是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自活动启动以来,在学校牵头组织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组建教师和学生团队投入创作与拍摄,联合出品的微电影在全国推送的315部微电影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
《秦声正青春》
微电影《秦声正青春》以新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述了大学生方北逐渐爱上秦腔文化并利用传媒专业知识传播秦腔文化的故事。
热爱流行文化的方北一次机缘巧合下选了不感兴趣的戏曲研究课,在课堂上领略了秦腔的悠久历史并了解到秦腔发展面临的困境,又在思政课上听老师演唱秦腔,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点燃了他对传统秦腔文化的兴趣。他来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观看秦腔演出,并结识了一位秦腔导演,他用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向青年人传播秦腔文化,和同学们成立了校园剧社,向戏曲工作者学习传统剧目并提出创新改编建议。
从嘻哈一族变成传统文化爱好者、秦腔文化青年传承人,方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在实践中创新了秦腔的表现形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担当,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出了当代青年的鲜活力量。
微电影主创团队组建后,经过一个月的故事主题讨论,最终决定以思政微电影的形式用青年人的视角来表现中国戏曲传承现状,让更多青年朋友了解戏曲艺术,传承古老文化,同样也赋予古老传统文化以青春活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戏曲文化,指导教师朱尉和成越洋先后带领团队深入省戏曲研究院调研,观看秦腔改编剧《西游记》,并与《西游记》主创团队进行交流,与秦腔演员深度互动,与陕西省非遗文化传播大使、我校校友贠佳钰讨论。团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多次进行剧本研讨。在学习秦腔演唱、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青年群体的传播方式方面,团队进行了探索。历经三个多月的制作、经过十二次的修改最终成片。
微电影《秦声正青春》
充分展示了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成果。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学生活动、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体自觉性与获得感,推动我校思政课程“金课”建设,更好的发挥铸魂育人作用。新闻与传播学院利用传媒专业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开展了教育部主办的红色文物青年说主题演讲、各级媒体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影视创作活动,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奖项。影片的创作还体现了学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教学科研成果,秦腔知识素材部分取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穆海亮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秦腔文献整理与传承保护研究”,展现了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