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六合影片营业公司创办的《电影月报》
1926年,明星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华剧影片公司、友联影片公司联合成立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发行公司,对中国早期电影在国内和南洋等地的发行、放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公司创办的大型电影画报《电影月报》虽然仅出刊12期,却风行一时,影响很大。
1928年4月1日,《电影月报》在上海创刊,办公地点在仁记路35号三楼六合影片营业公司内,编辑沈诰、沈延哲,大东书局印刷所印刷。该画报为月刊,偶有脱期,铜版纸、新闻纸兼用,16开本,每期170页左右,每册零售大洋2角,订阅全年大洋2元。1929年9月15日出至第11期、12期合刊号后停刊。
《电影月刊》上的文章的执笔者均系文坛硕彦、影界名流,他们对于电影艺术均有深入研究。每期有精美配图数十幅,文字洋洋数万言。业内人士、电影爱好者和普通民众都能通过阅读该刊而有很多收获,故该刊获得了“电影界之指南针”“社会教育之良导师”之美誉。
《电影月刊》上既有不同凡响的理论文章,如周剑云的《中国电影之前途》、陈小蝶的《电影作风与文学之倾向》、洪深的《表演术》、欧阳予倩的《导演说》、程小青的《电影编剧谈》、谷剑尘的《电影的彩色问题》、张碧梧的《提倡国产影片的第一要着》、黄转陶的《摄制古装片之我见》、徐家英译的《电影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等;又有趣味醇浓的随笔,如徐卓呆的《我办影戏公司的失败谈》、江红蕉的《我在电影界》等;也有引人入胜的小说和剧本,如百花同日生的《水银灯》、周瘦鹃译的《朋友之妻》等。最为珍贵的是该刊编者为沟通各地电影消息,联络全国各地谙熟当地电影情形的电影评论家、理论家,撰述系列文章,如何心冷的《电影在天津》、徐碧波的《电影在常州》、樊迪民的《电影在杭州》、闽生的《电影在漳州》等,读者一册在手,尽悉全国各地电影发展状况。
终刊号刊登的《全世界影戏院之统计》一文,留下一组世界电影业的珍贵数据:据1922年9月统计,全世界共有影院4.7万家,美国最多,有1.8万家,德国第二,有3731家,而亚洲、非洲和澳洲合计仅有136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