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长春日报》以《司法为民守正义 服务大局勇担当》为题,整版刊发长春法院2021年重点工作纪实,全面展现法院工作风采。
司法为民守正义 服务大局勇担当
——2021年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政府强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怀着对群众的赤诚之心,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真没想到,两个小时就化解了我们企业的困境,感谢你们!”省某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热切地向市法院的法官表达感激之情。
2021年4月,省某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与山东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纠纷,山东医药公司提起诉讼,并向山东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冻结、查封1.62亿元标的。而此时,省某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正在申请银行贷款,急需通过贷款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最后双方达成和解未提起诉讼,物流公司希望市法院能够协助烟台中院尽快解封企业财产。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行动,仅用两个小时就解除了案涉财产的查封,及时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助力企业良性运转。
过去的一年,两级法院积极运用法治手段,服务保障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自我“加码”,完善服务举措,按下助企便企“快进键”。
围绕中心提供司法保障。市法院牵头吉林市、四平市等六地法院制定22条区域司法协作服务意见,为长春更好发挥“一主”作用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审理企业破产重整、清算类案件194件,得到全国人大企业破产法执法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善意文明执行,为企业纾困解难。两级法院率先推广使用执行应用系统——“生道执行”平台。“生道执行”平台借助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以银行信用评估模型为基础,对被执行企业成长性、资本背景、知识产权、企业规模、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等多维度指标进行评估,能够实现对被执行企业履行能力的客观评价。“生道执行”不但有利于减少执行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也能够有效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为推动长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新的助力。
开展涉企执行专项治理行动。采取两级联动、自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查纠整治超标的查封、乱查封等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从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方面着手,制定31项重点任务,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行动。
服务加码,营商环境再提升。市法院出台20条服务意见,发布10个典型案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对接服务企业98户,开展普法宣讲286场,处理反馈问题51件;共清理涉企超期未结案件491件,充分发挥法律护航企业发展、服务大局的作用。
组织精干力量连续三年参加国家营商环境测评,负责的核心指标排名逐年提升,其中“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进入全国标杆行列。2021年6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反馈,长春新区人民法院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执行合同”指标“全国标杆”称号,同时在“保护中小投资者”与“办理破产”两项指标中取得良好成绩。
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
2021年6月,市法院组成的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审判团队,和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共同来到九台区西营城街道官马山村,公开开庭审理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审判团队在村委会院内布置法庭,现场开庭。经过释法明理,被告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地走访和公开庭审,不仅为案件公正裁判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用身边的案例为当地居民开展了一次深入的普法宣传教育。
这起案件仅是两级法院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践行为民实践宗旨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两级法院主动下沉基层,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物业纠纷、农村土地经营纠纷等案件化解在社区和田间地头,让百姓在家门口即可解决纠纷,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公正的力度和司法为民的温度。
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导向,两级法院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业车间走访回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开展“千人大走访万人大问卷”活动,多次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整改到位,不断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两级法院强化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和英模教育,引导干警切实筑牢政治忠诚,打造过硬法院队伍。刀刃向内,突出查纠整改,严肃自查自纠,推进“七查”工作,深入排查处理各类违纪违法问题。开展六大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深刻查摆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完善教育管理、预警预防、监督惩处等制度机制38项,着力防范和管控廉政风险,切实减少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教育整顿以来,两级法院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呼声,开展大走访1278人次,大回访4630人次,真正做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以为民服务实效检验教育整顿成效。
全力破解“执行难”顽疾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把事情解决的特别圆满,帮我们挽回了损失,心里非常高兴。”2021年11月18日,在两级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现场,申请执行人赵女士发自内心的感谢。当日,两级法院对238件执行案件案款集中发放,合计发放案款540.34万元,以“真金白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2021年,长春市两级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举全力破解“执行难”。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与公安、房管等部门及23家单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强化法律监督,涉重大复杂敏感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执法监督员现场见证,反馈执行流程和执行措施,提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密集开展“春雷”“夏日闪电”“秋猎”“冬季风暴”专项活动。采取“凌晨执行”“夜间执行”“假日执行”集中行动159次,执行标的到位金额88.65亿元。
——开展清理旧存积案专项行动,采取“一案一策”,逐案梳理销号,确保旧存积案应结尽结。规范整治两级法院执行案款发放行为,2021年以来,累计清理超期执行案件1913件,涉及金额2.63亿元,累计发放执行案款57.84亿元。
——打好执行强制组合拳,穷尽一切执行强制措施和手段,做到应查尽查、能执尽执。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集中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治理“老赖”集中执行月活动,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2021年以来978人次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80家失信被执行人(法人)通过法院自媒体平台和全市62个报刊亭大屏进行集中公布,让“老赖”曝光于街头巷尾,督促他们自觉履行义务,提醒社会公众谨慎与其经济往来,并公布举报电话和执行案件财产线索受理电话,让“老赖”无处遁形。
积极回应多元司法需求
2021年11月,二道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正式入驻东盛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为长春市首个入驻街道矛调中心的法庭,这个“微法庭”探索“街道+法庭”新模式,定期现场办案,对矛调中心无法调解的简易案件,第一时间进入速裁审理程序,让百姓就近就地解纷。
打官司方便与否,解决矛盾纠纷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信心。过去一年,两级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让群众办理诉讼事宜、解决纠纷矛盾更加便利快捷,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度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市法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向市委专项报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建议,推动将“万人成讼率”纳入社会综治考核指标。与市工商联、建筑业协会、闽南商会总会等80家行业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关系。
——积极开展“小案”快审攻坚,快审快结一批小额诉讼案件。2021年4月30日,农安县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合速裁程序审理的杨某海、林某才等21起非法狩猎案和程某危险驾驶案集中开庭审理。22起案件,用时90分钟审结,22名被告人均认罪认罚,法院当庭宣判。2021年4月1日至今,两级法院使用简易程序结案64655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1.10%,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5.65天。
——打造便民立案格局。积极打造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四位一体”便民立案格局,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立案服务,当事人可以通过“吉林电子法院”“吉林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电子平台进行立案。办理跨域立案1160件,切实减轻群众诉讼负担。开通“线上诉讼服务”,网上立案66881件,电子送达133822件,远程开庭275次,视频接访85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方便快捷办理诉讼事宜。
——优化完善诉讼服务体系。“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度,有案必立,有诉必理。”2021年3月31日,市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长春市两级法院六条立案规范》。开通12368热线,安装“好差评”评价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解决群众办理具体事项中“不知怎么办”“不知哪里办”“办不了”等问题,拓宽民声反映渠道,让人民群众到法院办事“时时有人帮、事事有人管”,兑现人民法院“马上办、办事不求人”的庄严承诺。市法院立案庭获评全省政法系统省级文明窗口单位称号。
——强化司法公开和普法宣传。2021年12月2日,市法院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记者20余人旁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庭审。2021年“宪法宣传周”期间,两级法院紧紧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新闻媒体走进法院,开展参观法院、旁听庭审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普法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有力提升广大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宪法宣传周”期间,两级法院开展各类普法活动95场,受众59万余人次。在全市“七五”普法总结暨“八五”普法启动大会上,市法院作经验介绍。在近期揭晓的全国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中,两级法院创作的法治宣传微电影、微视频斩获5个奖项,市法院出品的《枫桥之歌》获微电影类三等奖及网络人气奖。市法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