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芦山县文化馆传来喜讯!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1第七届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颁奖盛典中,芦山县本土文化题材微电影《花鼻子》荣获五个奖项。
影片讲述了75岁的“花鼻子”老艺人
杨林志的一段经历
近20分钟的时长不算短
但小编真诚推荐大家
沉浸式地感受这个
关于芦山花灯传承的故事
芦山花灯属于四川地方灯戏,兴起于汉,盛行于宋,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花灯表演中主要角色有两人,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一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他们的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驱邪的影子。因此,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傩”,是研究傩戏的活化石。
芦山花灯中的“花鼻子”(丑角),不但反穿皮袄,而且还斜挎半边膀子,其内涵丰富。比如,反穿皮袄是羌族的习俗,斜挎半边膀子是藏族同胞的穿着,而表演者的唱词和念白又是地道的汉语,一个地方戏曲竟然融入三种民族风情,为观看芦山花灯的人带来惊喜。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微电影《花鼻子》故事简介:
微电影《花鼻子》,讲述了主人公——75岁的“花鼻子”老艺人杨林志的故事。主人公杨志林因其年纪大了,都怕他在表演中出意外,家人、外人都不支持他表演……杨志林感到孤独、无助,因为他放不下表演了几十年的角色。
杨志林四处奔走,想重上舞台,但是原来的那帮班子成员,老的老,病的病,现实给了他无情的一击……直到建党100周年来临,主人公杨志林又燃起了重上舞台的火苗。但是没有花灯班子,成了最大的问题。后来,几经周折,终于有一支年轻的花灯队找到杨志林,让他带队传授花灯技艺,从而达成了他的心愿,并让芦山花灯得以在青年一代传承……
这部以芦山花灯为题材的微电影《花鼻子》,由当地宣传、文旅部门支持,四川电影学院学生、芦山县双石镇人杨建琳编剧,四川电影学院《花鼻子》剧组拍摄、制作,芦山县文化馆协助拍摄,芦山花灯非遗传承人裴体文主演,当地多支文艺宣传队、公益组织等参加演出和拍摄。
芦山花灯题材微电影《花鼻子》在2021第七届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表演二等奖、剧情片优秀奖、编剧优秀奖、导演优秀奖、摄影优秀奖五个奖项,展现了芦山本土文化的精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