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微电影网长三角微电影网

微影圈

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逝世

发布时间:2025-03-13 16:44:17

  3月1日晚,曾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大浪淘沙》《英雄虎胆》影片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于洋一生获奖无数,他是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2010年获得了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

  今日凌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公众号发布悼文写道:“于洋导演的离去,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作品和敬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电影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勇前行。他用一生践行了对电影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于洋导演千古,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载中国电影史册!”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出生于山东黄县,因家乡受灾,两岁时就被父母带着“闯关东”。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一路流浪,投靠到外祖父家生活。1942年,一部儿童片挑选临时儿童演员,于洋抱着找些活路以减轻母亲负担的心理去应试,结果被选中,开始接触电影表演。

  十五岁时,在哥哥的引导下,于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做过公安战线侦查员,参加过土改、四平保卫战、长春歼灭战和渡江战役,这些革命战斗生涯不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为他日后的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949年,由王滨执导的电影《桥》在全国公映,这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于洋在片中饰演年轻的工人吴一竹。从此,他便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紧紧相连,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主演或参演了五十多部影视剧,还执导了多部电影,为中国电影奉献了无数经典之作。

  他在凌子风执导的电影《中华女儿》(1949年)中饰演年轻的抗联战士张勇,主演了严恭执导的电影《卫国保家》(1950年),在王为一执导的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年)饰演苗族青年黛乌。这些角色让于洋的演技得到了锻炼,他对表演的兴趣也愈发深厚。

  1955年,于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集中学习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主的现实主义表演理论。

  在1958年,于洋终于迎来了自己表演事业上的一个高峰,他在严寄洲执导的电影《英雄虎胆》中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解放军的侦察科长曾泰,另一个是假扮匪军的副司令。于洋抛弃了概念化的表演方式,展现出精彩的演技,自如地在两种身份之间进行转换。于洋生前说,《英雄虎胆》是自己从艺生涯中最投入的一次表演,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天都在心情激动中度过。”

  随后,于洋开始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光是1959年,他就出演了《水上春秋》《矿灯》《飞跃天险》《青春之歌》等影片。他曾说,相对比“小桥流水”,自己更喜欢“大江大河”,他希望用自己的优秀作品来践行作为一个党员的承诺,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此后,他又在《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反击》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1977年,于洋开始转型当导演,并推出了自己执导的电影《万里征途》。1980年,他自导自演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公映,他在片中饰演一个因走资派身份被当成嫌疑犯关起来,但最终冲破铁笼主动去追索真凶的老公安侦察员刘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一首由王立平作词作曲的主题曲《驼铃》,将影片最后戴着手铐的刘杰双手举起告别的画面定格在了中国电影史的丰碑上。1982年,他又执导了电影《大海在呼唤》,并在片中饰演陈海威一角。影片主题曲《大海啊故乡》更是传唱至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于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在《惊涛骇浪》(2003年)中饰演军区司令员;2019年参演电影《一切如你》;2021年参与录制纪录片《演员》。

  2021年5月29日下午,在电影《九妹村的暴风骤雨》在北京举行的启动发布会上,曾经在谢铁骊执导的《暴风骤雨》中饰演工作队队长肖祥的于洋,当天专门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出镜,用视频为即将开拍的影片送上祝福,“请大家相信党,永远跟着党走,预祝电影拍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