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期间,如果你这时来到全球九大“美食之都”之一淮安,你的味蕾一定会被征服。这里不仅有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的淮扬菜,还有夏日夜市最受欢迎的开胃主菜小龙虾,一定能让你在风和日丽的假日里大快朵颐。
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享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淮扬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等。
作为淮扬菜发源地,扬州和淮安在本次五一小长假期间联手开展淮扬美食推介活动,活动重在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促进节日旅游和夜消费。为了展现淮扬两地厨师的美食工匠精神,主办单位还特意举办了淮扬菜美食名店名匠挑战赛。挑战赛后,趁热打铁,为了更好地展现淮扬两地的非遗美食、传统小吃、预制菜肴、冷冻食品以及手工、文创产品,继而带动夜消费,主办单位又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楼广场举办为期三至四天的夜市小摊体验活动,着实让人气翻了一番。
4月29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市正式开张。在清江浦楼广场,夜市小摊集聚了各式美食、特调饮品、手工编织、文创产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运河的晚风吹过,广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淮安,因运河而生、借运河而兴,大运河淮安段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公元前486年,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段(又名里运河)沟通起了江淮两地,位于邗沟北端的淮安与运河相伴而生,至今两千五百余年。明清时期,淮安已是全国的漕运中心、漕粮储运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漕船制造中心 ,拥有"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名。里运河见证着昔日淮安漕运文化的兴盛,如今已是淮安人的母亲河、文化河、运动休闲的幸福河。
近年来,淮安以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当代版“清明上河图”,“运河之都”焕发出新时代风采。夜色下的里运河水韵流动,两岸灯火绚丽。沿着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观光带,乘一艘画舫观沿岸夜景,定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清江浦景区又堪称整个里运河文化长廊里的一颗明珠。灯火照射下的清江浦楼、国师塔、清江大闸、常盈桥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千年大运河的繁荣。
清江浦楼,是淮安的“城市封面”。这里是登高远眺、观赏运河风光的绝佳地点,也是清江浦地名起源。一座大闸——清江大闸,千年运河上的“历史化石”。该闸是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闸,2014年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一处古刹——国师塔,清江浦地标。为当年清顺治皇帝为纪念老师、清代名僧玉琳禅师而建。一餐早茶——栖凤阁,隐于闹市的文化园林。食有景、食有看、食有学,感受隐于山林的惬意。
老清江浦楼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楼两层,青砖灰瓦,方形。明清时期,清江浦楼屹立于里运河畔, 素有“七省咽喉,京师孔道,南船北马,五河要津”之称,南来北往的船只,皆以清江浦楼为方向标记。清江浦楼虽然体量不大,但却是清江浦地名的标志,亦是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实物见证。淮安是周恩来先生的老家,先生回忆儿时旧景时也曾提及此番盛景,“少年时分,常登此楼,观运河水色,仰满天风云”。这远远望见的建筑,便是老清江浦楼。
历史上,清江浦曾多次被黄河浊流倒灌。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移后,海运大开,漕运大衰,此后清江浦重要地位逐渐削弱。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为提高苏北京杭运河的通航标准,同时为了减少拆迁、保护清江大闸、便利施工、扩大城市发展,对老清江浦河段进行了改道。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以清江浦河为半径,着力打造运河文化长廊,新建了清江浦楼。
新建的清江浦楼是2003年修建中州公园时,由东南大学专家通过研究淮安地域建筑风格重新设计而成的。该楼楼高23米,明三暗五楼阁式结构,飞檐翘角,甚是壮观。新建的楼内展陈有清江浦楼记、乾隆南巡错题“清江浦”的场景以及“名人咏淮安”互动题诗墙。该楼具有鲜明的地域建筑特征,与中洲特定城市地段空间相呼应、协调,成为东西往来水陆视线焦点,是淮安的地标性建筑。
一座楼见证一座城的历史。这里有岁月的影子,也有讲不尽的动人故事。
吃完夜市美食,看完美景,到了这里又怎能不体验一番淮扬两地非遗文化经典戏曲和民间特色艺术表演呢?在夜市现场居中位置,著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许亚玲、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徐秀芳等知名戏曲演员、民间艺术家联袂登台进行文化展演,节日氛围浓烈,使夜市人气大涨。
倚身里运河畔,抬头可望清江浦楼,品尝着淮扬美食,欣赏着民间特色艺术表演,这个五一,我们相约在此,这样的放松方式你能不心动?(夏广茹 淮安市文旅集团供图)